巴金
巴金 : 中国现代小说家,散文家。原名李尧棠,字芾甘,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。在这个旧家庭里,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。“五四”时期接受了民主思想。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,投入各种进步活动,并任《平民之声》周刊主编,发表新诗《被侮辱者的哭声》和散文《可爱的人》。1923年离家出走,在上海读中学。“五卅”运动后发表一系列宣扬无政府主义的文章。1927年赴法留学,广泛接触各种社会思潮。在苦闷与矛盾中,他开始创作小说,写了中篇《灭亡》。1928年回国。此后先后创作了《爱情三部曲》、《死去的太阳》、《新生》等,都描写青年的反抗、苦闷与死亡。另外还写过反映矿工苦难和斗争的中篇《砂丁》、《萌芽》。1931年创作了反映宗法制度必然崩溃和新一代觉醒的长篇小说《家》,题名为《激流》出版。抗战爆发后,创作中篇《春天里的秋天》、《海的梦》、《利娜》;短篇集有《复仇》、《光明》、《抹布》、《将军》、《沉落》、《神·鬼·人》等。这些作品写异域生活,充满主观热情和浪漫主义色彩。他先后担任过《文学季刊》编委,《水星》、《文季月刊》主编。并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,主编《文学丛刊》、《文化生活丛刊》等。1937年与茅盾主编《呐喊》,任文协理事。抗战中期续写了《激流三部曲》后两部《春》、 《秋》。并创作“抗战三部曲”《火》。作品充满乐观主义精神,充满民族新生的希望。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期间,创作风格趋于沉著和写实,多写善良无辜的小人物的命运。主要作品有中篇《憩园》、《第四病室》和长篇《寒夜》。解放后创作以散文创作为主。新中国成立后,两次赴朝鲜前线,创作通讯报告集《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》、小说集《英雄的故事》、散文《我们伟大的祖国》等。多次出访国外,写了大量外国题材的散文。十年动乱中受到冲击和迫害,但始终坚守信念。其间重译屠格涅夫的《处女地》,翻译赫尔岑的《往事与随想》。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创作出版了五卷本随笔《随想录》,被称为“说真话的大书”。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,当选为文联委员。1950年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。1957年任《收获》杂志主编并编纂《巴金文集》14卷本。1982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。巴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。1982年成为东方第一位“但丁国际奖”获得者。1983年又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。
今日更新
-
旁㐌故事
[2021-05-08]
-
《鰕䱇篇》
[2021-05-08]
-
朱㿥
[2021-05-08]
-
黄
[2021-05-08]
-
完颜
[2021-05-08]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