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竹坡

2021-03-22 趣诗词网-文学百科 https://www.qushici.com

  张竹坡 : 清代著名的小说评点家。名道深,字自得,号竹坡,江苏徐州人。以竹坡名批评《金瓶梅》著称于世。据张竹坡自己说,他于26岁时对《金瓶梅》全书作了评点,题为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》,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(1695)。在这部评本中,张竹坡对《金瓶梅》作了全面的研究分析,分为《凡例》、 《第一奇书非淫书论》、 《竹坡闲话》、《第一奇书金瓶梅趣谈》、《金瓶梅寓意说》、《金瓶梅读法一百零八条》等篇,并每回的总评、夹批等共近10万字,对小说的性质、《金瓶梅》其书的评价、小说真实性、人物塑造的典型性以及小说艺术结构等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见解,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的有数之作。
张竹坡首先批驳了那种视《金瓶梅》为淫书的观点,认为是一部批判现实之作。《金瓶梅》的创作,乃是由于仁人志士不得于时,无处投诉,“满肚皮猖狂之泪没处洒落,”“而作秽言以泄其愤也。”所以,“《金瓶梅》到底有一种愤懑的气象。”他认为作者之写西门庆,是出于对现实生活中此种人的愤恨,而写入书中使其受到批判。张竹坡认为,《金瓶梅》批判锋芒所指,并非只限于西门庆一人,而是指向整个社会的黑暗面,社会的道德风尚。张竹坡还指出,《金瓶梅》之成为一部“泄愤”之作,和作者经历的不幸有直接的关系,是忍辱而作,泄一腔愤懑。张竹坡认为《金瓶梅》不同于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等小说,亦不同于《西厢记》,而是“一篇市井的文字”。是对市俗生话的真实细腻的描绘。
在人物塑造问题上,张竹坡谈到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典型性。他认为,“《金瓶梅》作者,必曾于患难穷愁,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,入世最深,方能为众脚色摹神也”(《金瓶梅读法》)。这指出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,指出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于创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意义。张竹坡又继承发展了金圣叹等人关于塑造典型人物的理论,比较深入地论述了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手法。张竹坡指出,人物形象的塑造,当“于一个人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”,“虽前后夹杂众人的话,而此人一开口,是此一个的情理”(《金瓶梅读法》)。他所说的“情理”,实际上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为某人所独有的个性。张竹坡的这个见解,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的人物塑造的典型化理论是一个丰富。他的小说评点,对后来曹雪芹写《红楼梦》及脂砚斋对《红楼梦》的评点有着直接的影响。
著作除评点《金瓶梅》外,尚评点过《东游记》、《幽梦影》等。另有诗集《十一草》。

今日更新
今日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