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商报·文艺副刊
华商报·文艺副刊 : 现代报纸文艺副刊。双周刊。香港《华商报》文艺副刊。于1947年6月25日创刊。同年10月19日出至第9期后终刊。编者在阐述办刊宗旨时指出:“全国人民在受饥饿,在流血,新文艺自然脱不了受苦受难的厄运。但愿这小小园地的新生,是给那‘罪恶的黑手’的一个反击。”并表示“希望一切来稿的内容,能够紧贴着现实,反映大众的生活思想感情,最好能和此时此地有关”(编者《发刊小启》)。该副刊以发表小说、诗歌和文艺论文为主,小说主要有秦牧的《壁画》、陈残云的《乡长的儿子》、黄谷柳的《木美人》、胡明树的《姐夫》诗歌有先耀的《饥饿就是力量》、杜埃的《生命的歌》、吕剑的《我死得太冤》等。这些作品多反映港、粤两地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在反内战、反饥饿的斗争中的奋起觉醒,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浓郁的地方特色。发表的论文多联系具体的作家作品和当时的一些倾向性问题,如文艺大众化问题、创作题材问题等展开讨论,具有较强的现实性。主要论文有朱自清的《论通俗化》、林默涵的《从滑稽演唱说起》、林焕平的《作品瑕疵的由来》、吴越的《关于<民族短简>》、胡明树的《鲁迅的人民自卫战争观——读<非攻>》等。主要撰稿人还有邵荃麟,黄宁婴、金帆、周达、孟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