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坟
合坟 : 当代短篇小说。李锐著。初载《上海文学》1986年第11期。获中国作家协会第8届(1985—1986年)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。
这是作者系列小说《厚土——吕梁山印象》中的一篇。在这个系列中,作者是要通过对吕梁山区农民日常生活的描写,揭示积淀于种种闭锁、落后的风俗人情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素质。跳动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是作者强烈的变革现实的愿望。《合坟》写的是山区的“配干丧”陋俗。“文革”时期,北京知识青年玉香在一次“抗洪保田”搏斗中丧了命,被当做“知青楷模,吕梁英烈”,安葬在村口。事过14年,早已卸任的老支书及其老伴出于一种对那个不幸姑娘的“怜惜”之情,与乡亲们“议论再三”,决定凑钱买一副男人的尸骨,然后选定“喜日”,与姑娘“配干丧”,使她在“孤单了14年”之后,终于有了“一个家”。举行“合坟”仪式后,那些虔诚的山民们为了给阴间的这场婚事“尽到排场”,还每户出一人,“到村长家的窑里吃荞麦面饸饹,浇羊肉炖胡萝卜块的哨子——这一份开销由村里出”。在论及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时,一位评论家说,《合坟》“写了历史,也写了现实,写了传统的东西,也写了现代畸形变态的东西,容量很大。总题目叫做《厚土》,也有黄土高原的颜色,形式与内容非常契合,没有那种外在的东西”(雷达在作协山西分会、《小说选刊》联合举行李锐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,见《小说选刊》1987年第2期)。
这是作者系列小说《厚土——吕梁山印象》中的一篇。在这个系列中,作者是要通过对吕梁山区农民日常生活的描写,揭示积淀于种种闭锁、落后的风俗人情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素质。跳动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是作者强烈的变革现实的愿望。《合坟》写的是山区的“配干丧”陋俗。“文革”时期,北京知识青年玉香在一次“抗洪保田”搏斗中丧了命,被当做“知青楷模,吕梁英烈”,安葬在村口。事过14年,早已卸任的老支书及其老伴出于一种对那个不幸姑娘的“怜惜”之情,与乡亲们“议论再三”,决定凑钱买一副男人的尸骨,然后选定“喜日”,与姑娘“配干丧”,使她在“孤单了14年”之后,终于有了“一个家”。举行“合坟”仪式后,那些虔诚的山民们为了给阴间的这场婚事“尽到排场”,还每户出一人,“到村长家的窑里吃荞麦面饸饹,浇羊肉炖胡萝卜块的哨子——这一份开销由村里出”。在论及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时,一位评论家说,《合坟》“写了历史,也写了现实,写了传统的东西,也写了现代畸形变态的东西,容量很大。总题目叫做《厚土》,也有黄土高原的颜色,形式与内容非常契合,没有那种外在的东西”(雷达在作协山西分会、《小说选刊》联合举行李锐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,见《小说选刊》1987年第2期)。